21世纪的人才是什么?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几乎一致。21世纪,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产业的革命时代,各种产业都在发生着质的改变,各行各业评价人才的标准已不再只是看文凭和学历,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,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,这比成绩更有价值,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应该确立的目标和方向。
在学校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下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、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,成为新时期各个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导思想。本科时自学或参与教师项目,研究生时参与项目或研究团队,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取舍能力,这都是IT教育先进国家采用的方法,值得我们借鉴。因此,在学院内举办“学术桥”活动,在研究生导师、具有博士学历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与本科生之间搭建桥梁,让教师指导本科生专业学习,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及项目研究,这种模式既能发挥博士的人才资源优势,又注重培养优秀本科学生早日成才,营造出“求知、探索、自主学习”的学院文化氛围,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,同时对进一步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,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有着深远意义。
此项活动的开展,将使本科生提早进行科学研究,锻炼科研创新能力,为毕业设计,乃至研究生阶段科研活动打下基础。本科生将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进入真实的学术研究,深入学科前沿进行独立研究活动,扩展视野,了解和获得科学研究的方式,了解如何规范写作论文。通过教师的指导,培养他们对纯粹学术研究的理解、认识及真正科学研究的兴趣;培养他们发现、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同时优秀教师的研究方法、品德和人格魅力也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本科学生。通过这种模式最终达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。而这种模式也将增强教师们的社会服务意识,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活动内容: 1. 科研项目
指导本科生申报科研项目(如创新项目、开放性实验项目等)并形成相关科研成果;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;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等。
2. 学科竞赛
指导并带领本科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(如数学建模竞赛、机器人大赛、智能车大赛、ACM程序大赛等)
3. 课外学术活动
指导本科生申报各类课外学术竞赛(如“挑战杯”等)
4. 社会实践
指导本科生申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,并担任带队教师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
活动办法:
1.本科生自三年级进入学院起,可根据自身兴趣组成科研小组,邀请优秀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,申报科研项目或学术活动;或由教师根据科研需要,吸收本科生参与各项研究项目或竞赛活动。此类项目可在学生四年级时作为毕业设计内容。
2.符合活动条件的教师指导本科生各项科研创新活动的工作(研究生导师可由所带研究生指导本科生),并形成相关成果。成果包括:成功申报科研项目;参加学科竞赛或学术活动取得一定成绩;指导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;指导本科生做学术报告等。
3.具有博士学历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积极参与。
希望通过“学术桥”活动,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机会获得实践、探索、研究的机会,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教授和博士的近距离关怀,能更好的衔接2年基础教育和2年专业教育;能建设一个积极探索、自主学习、勇于创新的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文化氛围,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并轨,同时也成为探索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教育方法的有利契机。
附件1:必赢线路检测中心“学术桥”项目申请表(教师)